藏經閣-地藏菩薩本願經-經文釋義-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
經文介紹

 
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 又稱為佛門孝經,內容除了弘揚首善的孝道,更諄諄告誡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,是初學佛者必讀的經典。

 

經文釋義 - 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
 

爾時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.所謂白毫相光、大白毫相光.瑞毫相光、大瑞毫相光.玉毫相光、大玉毫相光.紫毫相光.大紫毫相光.青毫相光、大青毫相光.碧毫相光、大碧毫相光.紅毫相光、大紅毫相光.綠毫相光、大綠毫相光.金毫相光、大金毫相光.慶雲毫相光、大慶雲毫相光.千輪毫光、大千輪毫光.寶輪毫光、大寶輪毫光.日輪毫光、大日輪毫光.月輪毫光、大月輪毫光.宮殿毫光、大宮殿毫光.海雲毫光、大海雲毫光:從頭頂來放光,那這些光的型有很多種,這些光的不同形狀,都是佛他的頭放出來的光,有的直的,有的花型的,有如我們在放煙火,他就有很多的形狀。

 

於頂門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.出微妙音、告諸大眾.天龍八部.人非人等.聽吾今日於忉利天宮、稱楊讚歎地藏菩薩於人天中、利益等事、不思議事、超聖因事、證十地事、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:證得佛的十地,於佛的無上藐妙藐智慧而不退轉。

 

十地:

內五地

身地:身莊嚴。

法地:應用無礙。

人地:於本身雖然是在於人,但是又可以用此身應用自如,不被這個人相所罣礙。

性地:本身之自性本性能夠到達真的清淨。

不退地:智慧一直增長。

 

外五地

理地:於佛的道理能夠如如應用自如。

定地:於寂靜。

福報地:功德圓滿。

利他地。利於一切眾生。

功德圓滿地。

 

說是語時.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、名觀世音.從座而起.胡跪合掌白佛言.世尊.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具大慈悲.憐愍罪苦眾生.於千萬億世界、化千萬億身。

 

所有功德及不可思議威神之力.我聞世尊與十方無量諸佛、異口同讚歎地藏菩薩云.正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說其功德.猶不能盡:要說地藏菩薩的功德到底有多少,在於現在、過去、未來世都還沒辦法來說盡。

 

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眾.欲稱揚地藏利益等事。唯願世尊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、稱揚地藏不可思議事.令天龍八部、瞻禮獲福:觀世音菩薩希望世尊能夠再說地藏菩薩利益一些眾生的事情,讓一切人非人等都能夠得到此的福報。

 

佛告觀世音菩薩.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:觀世音菩薩因為我們常念觀世音菩薩,因為他跟我們有很大的因緣。

 

若天若龍.若男若女.若神若鬼.乃至六道罪苦眾生.聞汝名者.見汝形者.戀慕汝者.讚歎汝者。是諸眾生.於無上道、必不退轉:這心有觀世音菩薩的存在的話,那於佛的道路就不會退轉。

 

常生人天.具受妙樂:我們常禮拜,常來見觀世音菩薩,還是我們拜地藏王菩薩都一樣的,最起碼我們就能夠生為中天,因為我們沒有用心去行法的話就會生於人天。

 

因果將熟.遇佛授記:到於中天的時候,我們一些因果還沒了掉的話,在上面再修,那就會往上。

 

汝今具大慈悲.憐愍眾生、及天龍八部.聽吾宣說地藏菩薩不思議利益之事。汝當諦聽.吾今說之。觀世音言.為然.世尊.願樂欲聞。

 

佛告觀世音菩薩.未來現在諸世界中.有天人受天福盡.有五衰相現.或有墮於惡道之者:有天人再天上作天神,那福報受盡了,就是說你有三百年或五百年、一百年的天神,福報受盡後就會有五衰的現象。

 

五衰相現:我們福報已經享盡了,那就會回歸到人。還是以前一些業力沒還盡的動物。有靈無體的精靈。有時候會入於惡道。本命受盡,原來這個靈就都沒有,有時候會有這一種情形。

 

如是天人、若男若女.當現相時.或見地藏菩薩形相.或聞地藏菩薩名.一瞻一禮。是諸天人.轉增天福.受大快樂.永不墮三惡道報:能夠在禮敬地藏王菩薩,那就可以增加在天上的福報,永不墮於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這三惡道。

 

何況見聞菩薩.以諸香華、衣服飲食、寶貝瓔珞、布施供養.所獲功德福利、無量無邊。

 

復次觀世音.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.六道眾生臨命終時.得聞地藏菩薩名.一聲歷耳根者。是諸眾生.永不歷三惡道苦:在於六道眾生,人在生病最後那一段時間的時候,我們在他的耳根旁邊跟他說,你心要有地藏王菩薩,心要念地藏王菩薩,有一聲就能不經歷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這三惡道之苦。

 

何況臨命終時.父母眷屬.將是命終人舍宅財物、寶貝衣服、塑畫地藏形像。或使病人未終之時.眼耳見聞.知道眷屬將舍宅寶貝等、為其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:把命終人他的財物來作布施,能夠來幫他做佛的形象,讓他在於還沒有臨終的時候能夠知道。

 

是人若事業報合受重病者.承斯功德.尋即除癒.壽命增益。是人若是業報命盡.應有一切罪障業障.合墮惡趣者。承斯功德.命終之後.即生人天.受勝妙樂.一切罪障、悉皆消滅:我們的長輩有人在生病,最後那一段時間,我們為他所做的這才是真的,不是說他往生了在幫他請什麼熱鬧那些,那都對他來說都無有益處,要請那些來熱鬧,人家來哭那些,不如用那些錢幫他來做功德。

0957

復次觀世音菩薩.若未來世、有男子女人.或乳哺時.或三歲五歲十歲以下.亡失父母、乃及亡失兄弟姊妹.是人年既長大.思憶父母及諸眷屬.不知落在何趣、生何世界、生何天中:有的人小時候父母就往生沒有,甚至兄弟姊妹就沒有,那長大了想著父親母親不知道墮落在六道的哪一道去了,還有有轉世了,還是在中天作天神呢。

 

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.乃至聞名、一瞻一禮.一日至七日、莫退初心.聞名見形.瞻禮供養:我們做地藏王菩薩的相來聽他的名,來一瞻一禮來禮敬。

 

是人眷屬.假因業故、墮惡趣者.計當劫數.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畫地藏形像、瞻禮功德.尋即解脫.生人天中.受勝妙樂:因為小時候父母不再人世,那我們長大了幫他做布施,那他要是在惡道中,我們的父母他就能來解脫,能夠生於人天受勝妙樂。

1146

是人眷屬.如有福力.已生人天、受勝妙樂者.即承斯功德.轉增聖因.受無量樂:要是說他的眷屬他的父母本來做人還好,那只是早離開人世,但是他也是做天神,那我們在幫他做功德。

我們在於佛、聖、仙、神這樣下來,所以神在上去為聖人,所以我們在於孔子,以前的聖人都稱聖人就是這樣,神在上去了,那就是聖人。

 

是人更能三七日中、一心瞻禮地藏形像.念其名子、滿於萬徧。當得菩薩現無邊身.具告是人、眷屬生界。或於夢中、普薩現大神力.親領是人.於諸世界、見諸眷屬。

 

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徧、至於千日:用一天千徧到於一千日。

 

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、終身衛護.現世衣食豐溢.無諸疾苦。乃至橫事不入其門.何況及身:吃穿不用愁,天災劫數不會在他家中發生,何況是發生在他本身。

 

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。復次觀世音菩薩.若未來世.有善男子善女人.欲發廣大慈心、救度一切眾生者.欲修無上菩提者.欲出離三界者。是諸人等.見地藏形像、及聞名者.

 

至心歸依:我們這個心能夠依地藏王菩薩他來修。

 

或以香華衣服.寶貝飲食.供養瞻禮。是善男女等所願速成.永無障礙:我們常念地藏王菩薩就是要滅我們的罪業。有的人說晚上不能念,白天哪裡不能看,我們為了就是說希望我們罪業能夠消除,消我們的業障,所以才會來念地藏王菩薩名號,乃至以他來做為榜樣來修。

 

復次觀世音.若未來世.有善男子善女人.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、百千萬億等事。但當歸依瞻禮.供養讚歎.地藏菩薩形象。如是所願所求、悉皆成就。

 

復願地藏菩薩具大慈悲.永擁護我。是人於睡夢中、即得菩薩摩頂授記。

 

復次觀世音菩薩.若未來世、善男子善女人.於大乘經典、深生珍重:我們用深心,從我們內心所生出來的,來生起的話,由內心所發出來的這一種心。

 

發不可思議心.欲讀欲誦。縱遇明師教視令熟.旋得旋忘.動經年月、不能讀誦:要是有人教我們讓我們去了解,但是我們沒辦法記起來。

 

是善男子等.有宿業障、未得消除.故於大乘經典、無讀誦性:過去世的業力還沒有消掉,所在於讀經的當中心沒辦法靜下來,有時候讀不下去,有時候業障的干擾,我們心也沒辦認真來修。所以在於大乘經典有業障來阻礙我們的路,讓我們沒辦法來修。

 

如是之人.聞地藏菩薩名.見地藏菩薩像.具以本心恭敬陳白.更以香華衣服飲食、一切玩具、供養菩薩。以淨水一盞.經一日一夜、安菩薩前.然後合掌請服.迴首向南:本身回頭向著南方,那在於地藏王菩薩前所求的這一杯水,那向著南方,自己在念感恩我們地藏王菩薩,然後在把它喝下去。

 

臨入口時.至心鄭重.服水既畢.慎五辛酒肉.邪淫妄語.及諸殺害.一七日或三七日:服這一杯水後,最起碼七天或三個禮拜,五辛、酒肉都要能夠清素。.

 

五辛:大蒜、茖蔥(蔥)、慈蔥(洋蔥)、蘭蔥(韭菜)、興渠(薤)。

 

是善男子善女人.於睡夢中.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.於是人處、授灌頂水。其人夢覺.即獲聰明.應是經典、一歷耳根.即當永記.更不忘失一句一偈:就會受聖人的罐頂,讓我們更加聰明。經典自然就會在耳根中,自然來記得。

1833

復次觀世音菩薩.若未來世、有諸人等.衣食不足.求者乖願.或多病疾.或多兇衰.家宅不安.眷屬分散.或諸橫事、多來忤身.睡夢之間、多有驚怖:我們所求沒辦順心,沒辦法讓我們如願以償,常常會遇到很多的劫數。其實每一天外面遇到事情的人很多,在禪寺內已經很感謝先佛讓大家都能夠平安。

 

如是人等.聞地藏名.見地藏形.至心恭敬、念滿萬徧。是諸不如意事、漸漸消滅.即得安樂.衣食豐溢.乃至於睡夢中、悉皆安樂。

 

復次觀世音菩薩.若未來世、有善男子善女人.或因治生.或因公私.或因生死或因急事.入山林中.過渡河海、乃及大水.或經險道:因為去幫人家接生或因為公事,或因為生死因要去救人,或因為急事入山林之中。

 

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徧.所過土地.鬼神衛護.行住坐臥、永保安樂。乃至逢於虎狼師子、一切毒害.不能損之:很多山神、樹神、草神,這些都在於地獄在管理,所以我們在入於山,我們念地藏王菩薩,他就會派護衛來接引來保護我們,讓我們真的急事要入山都能夠很平安。

 

佛告觀世音菩薩.是地藏菩薩、於閻浮提有大因緣.若說於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.百千劫中、說不能盡:所以地藏王菩薩跟我們世間眾生真的是有最大因緣的,因為我們一切的業力什麼,都是地藏王菩薩在幫忙,我們業力能夠降到最少,讓我們承受最少。

 

是故觀世音.汝以神力流布是經.令娑婆世界眾生、百千萬劫永受安樂。爾時世尊而說偈言.

 

吾觀地藏威神力.恆河沙劫難說盡:要說地藏菩薩他利益眾生的之事難以來說盡。

 

見聞瞻禮一念間.利益人天無量事:我們一念之間來禮敬。

 

若男若女若龍神.報盡應當墮惡道。至心歸依大士身.壽命轉增除罪障:我們已經真心來歸依地藏王菩薩。除掉我們一切的造業的業障。

 

少失父母恩愛者.未知魂神在何趣:小時候失去父母的恩愛者,不知道父母的魂神在何處。

 

兄弟姊妹及諸親.生長以來皆不識。或塑或畫大士身.悲戀瞻禮不暫捨.三七日中念其名.菩薩當現無邊體.

 

示其眷屬所生界.縱墮惡趣尋出離:會來帶領我們的眷屬,讓我們去找到我們的眷屬,讓我們去知道眷屬在哪裡,縱然眷屬墮落在惡趣當中,也能夠讓他來出離。

 

若能不退是初心.即獲摩頂受聖記。

 

欲修無上菩提者.乃至出離三界苦:天、人、地獄。有時候說人行善就可以做天神,為什麼說那裡還是苦,因為還是要受輪迴,所以說還是在三界裡面。

 

是人既發大悲心.先當瞻禮大士像.一切諸願速成就.永無業障能遮止:我們的業障不是只有修行者,在於世間眾生無非都是業來障住我們,讓我們很多事沒辦法來順利。

 

有人發心念經典.欲度羣迷超彼岸:讓迷失的人能夠解脫生死。

 

雖立是願不思議.旋讀旋忘多廢失:有的人就說希望能夠度化很多人,能夠讓他來超脫生死,但是本身就是不會講,不知道怎麼講。

 

斯人有業障惑故.於大乘經不能記:我們本身有一些業障來困惑著我們、障住我們,讓我們沒辦法去行功德。因為我們出去行法就會有功德,那他就會討不了,就是說因果他不想要我們這些功德,他就是要讓我們受苦,那他就會障住我們修行之路。所以於大乘經典我們沒辦法來記得。

 

供養地藏以香華.衣服飲食諸玩具.以淨水安大士前.一日一夜求服之.發殷重心慎五辛.酒肉邪淫及妄語.三七日內勿殺害:求得清淨水,那本身就三個禮拜以內要全素。

 

至心思念大士名.即於夢中見無邊.覺來便得利根耳.應是經教歷耳聞.千萬生中永不忘。以是大士不思議.能使斯人獲此慧。貧窮眾生及疾病.家宅兇衰眷屬離.

睡夢之中悉不安.求者乖違無稱遂。至心瞻禮地藏像.一切惡事皆消滅.

至於夢中盡得安.衣食豐饒神鬼護。欲入山林及渡海.毒惡禽獸及惡人.

惡神惡鬼幷惡風.一切諸難諸苦腦。但當瞻禮及供養.地藏菩薩大士像.

如是山林大海中.應是諸惡皆消滅。

 

觀音至心聽吾說.地藏無盡不思議地藏菩薩幫助我們閻浮眾生,他從上以來無盡的願望,所以說大願不思議。

 

百千萬劫說不周.廣宣大士如是力。地藏名字人若聞.乃至見像瞻禮者.

香華衣服飲食奉.供養百千受妙樂。若能以此迴法界.畢竟成佛超生死。

是故觀音汝當知.普告恆沙諸國土。

 

我們若能夠供養地藏王菩薩來迴向於法界,讓修行者於法界眾生都能夠受此利益,那我們畢竟能夠超脫生死輪迴。

 

 

原經文
 <原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原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原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原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原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原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原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原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原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原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原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原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原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原>覺林菩薩偈
經文釋義
 <釋義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釋義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釋義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釋義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釋義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釋義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釋義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釋義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釋義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釋義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釋義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釋義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釋義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釋義>覺林菩薩偈
MP3 播放/下載
 <MP3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MP3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MP3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MP3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MP3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MP3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MP3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MP3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MP3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MP3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MP3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MP3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MP3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MP3>覺林菩薩偈
在Facebook找我們
在Twitter追隨我們

聯絡我們

開放時間 : 星期二~星期日 08:00~17:00

©聖凰禪寺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