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經閣-六祖壇經-經文釋義-懺悔品第六

經文介紹

 

《六祖壇經》

 

經文釋義 - 六祖壇經  懺悔品第六  

 

開經偈

 

無上甚深微妙法  百千萬劫難遭遇

 

我今見聞得受持  願解如來真實義

 

 

懺悔:懺就是我們所犯的錯,我們去認錯,悔就是以後不再犯。

 

時、大師見廣韶泊四方士庶。駢集山中聽法。於是升座告眾曰。來、諸善知識。此事須從自性中起。於一切時。念念自淨其心:時時刻刻自見其心,當我們要起念,由自性念的時候,自己的心要到達清淨。

 

自修其行:自己要修掉我們一些不好的習性,我們煩惱叢生這些,然後行動時時要去注意,是否由自性來啟用。

 

見自己法身。見自心佛。自度、自戒、始得不假到此:能夠用自性啟用去行的話,那就可以見到本身這個法身,見到自心這個佛的顯現,我們每個人要自度自戒,自戒就是說時常警惕自己,在於想法行動當中,要有正知正見。

 

既從遠來。一會于此。皆共有緣:能夠在此是大家過去有修過,有在一起的因緣。

 

今可各各胡跪。先傳自性五分法身香。次授無相懺悔。眾胡跪。師曰。

 

一、戒香。即自心中、無非、無惡、無嫉妒、無貪嗔、無劫害、名戒香:我們自己心中不要有一些邪念,不應該想的事,這個非不是說你去害人這個心,你的想法的錯誤都是非。無惡就是不要去害別人的意思,沒有嫉妒。我們一般在修不會去害別人,但是往往忽略了無非,就是一些邪念,我們都應該沒有。

 

二、定香。即覩諸善惡境相、自心不亂、名定香:一切的善事與惡事,那我們自淨其心都不亂名為定香。

 

三、慧香。自心無礙、常以智慧、觀照自性、不造諸惡:我們自性啟用無所罣礙,能夠應用自如,那常以智慧觀一切事物反照於自心,我們所作所為是否都在於正理當中,觀照我們自性到底所應用出來的那到底對不對。

 

雖脩眾善、心不執著、敬上念下、矜恤孤貧、名慧香:我們做了很多了善事,但是我們心不要去執著說我做了多少,因為有所執的話那就不名為功德。尊重別人,對於年長尊重,對於下輩我們用愛惜之心,對於一切孤兒一切貧窮那我們也應該用憐憫心愛惜他。

 

四、解脫香。即自心無所攀緣:我們用我們的心住於心來啟用,不會說有所求什麼事,那你就故意去接觸某某人這樣,所以要是有所求去接觸的話,那就是有所攀緣。

 

不思善、不思惡、自在無礙、名解脫香:在於不思惡我們了解,那行善為何不思,因為你在行善當中於直心而行,那不要去一直想我做的多少善行。

 

五、解脫知見香。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。不可沉空守寂。即須廣學多聞、識自本心、達諸佛理、和光接物、無我、無人、直至菩提、真性不易、名解脫知見香:既然善惡我們都無所住,但是不能執空,我們應該一直在學習,因為法門是無盡的,多聞多學,認識本身這個心的所作所為,是否真正的到達佛的道理在走,與人接觸當中無我無人,於人跟我們當中我們能夠到達無我,那你在菩提路做了佛的道路才能夠很快到達,真的啟用了我們的自性,到於佛性。

 

善知識。此香各自內薰。莫向外覓。

0611

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。滅三世罪。令得三業清淨:愚迷、憍誑、嫉妒這三業達到清淨。

 

善知識。各隨我語。一時道。弟子等、從前念、今念、及後念。念念不被愚迷染。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。悉皆懺悔。願一時消滅。永不復起:過去、現在、以後,念念不被愚迷所染,這個愚迷就是說我們常起煩惱心,很多事看不開,小事情常掛在心理,這些都是愚迷之心,沒有智慧的人,所以我們要把這些全部來改過。

 

弟子等、從前念、今念、及後念。念念不被憍誑染。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。悉皆懺悔。願一時消滅。永不復起:過去眼前之念,那現在以後念,因為有憍誑就是執著在於我,我執很重的人他必憍、必狂妄,所以說會有憍狂的人我執他就很重。

 

弟子等從前念、今念、及後念。念念不被嫉妒染。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。悉皆懺悔。願一時消滅。永不復起:因為從我執開始那驕傲狂妄,到於嫉妒都是因為,所以在金剛經為第一,就我相,那我們必須要去除我相,所以這些都是連貫性的,要是我相能夠無所住,那我們愚迷憍狂嫉妒自然就會沒有。

 

善知識。已上是為無相懺悔:因為這種是我們內所啟發出來的一些狂妄嫉妒心,那有時候你們不知道你們是愚迷,因為常常被一些小事情弄的煩惱叢生想不開生氣,這些都是愚迷的一個動作。

0853

云何名懺。云何名悔。懺者、懺其前愆。從前所有惡業、愚迷、憍誑、嫉妒、等罪。悉皆盡懺。永不復起。是名為懺:犯的錯那我們一定要改過,從前所有的惡業、愚迷、憍誑、嫉妒、等罪。悉皆盡懺永不復起。

 

悔者、悔其後過。從今已後。所有惡業、愚迷、憍誑、嫉妒等罪。今已覺悟。悉皆永斷。更不復作。是名為悔。故稱懺悔:懺其前愆悔其後過,以後不再來犯。

 

凡夫愚迷。只知懺其前愆。不知悔其後過:我們做錯了,有的人還會去跟人家說對不起我錯了,但是有的人不會。但是有的人跟人說對不起我錯了,永遠在對不起,永遠沒有改過,以後不要再犯。

 

以不悔故。前罪不滅。後過又生。前罪既不滅。後過復又生。何名懺悔:常常在行功德行善事,那常常在犯錯,我們的功德都彌補不了我們的罪業,常在於我們的功德上常在負面的。

1033

善知識、既懺悔已。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。各須用心正聽:我們時常要做這個懺悔,那每天反省所作所為,懺悔完了我們在發四宏願,用我們的心真正來聽。

 

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。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。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。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。善知識。大家豈不道、眾生無邊誓願度。恁麼道、且不是惠能度:在於這四宏願當中,我們自心的眾生我們自己要來度化,那我們自心的煩惱我們自己要來斷掉,不然你永遠煩惱。自性法門由自性啟發出來的方法,我們在行法當中一直在學習。那自性無上佛道,因為你用自性啟用行一切佛法,這一條佛的道路來成就誓願成。所以說這一種是要靠自己,不是惠能度,是我們自己要去自度。

 

善知識。心中眾生。所謂邪迷心、誑妄心、不善心、嫉妒心、惡毒心。如是等心。盡是眾生。各須自性自度。是名真度:常常啟發一些邪見不好的想法迷失自己的心,我們用自淨來自度我們這些邪迷心、誑妄心、不善心、嫉妒心、惡毒心,是名為真度。

 

何名自性自度。即自心中邪見、煩惱、愚癡、眾生、將正見度:常常有些小事情想不開,這些都是邪見,不是你害人就是邪見,不是,是你有些事想不開你煩惱就來,那等於是愚癡,你會反省過來說為什麼這些小事情我會想不開,在那邊煩惱呢,這樣也是一個愚癡。所以說這樣的眾生我們要以佛的正理來見一切事情來度化我們的心。

 

既有正見。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。各各自度:讓我們的藐智慧來破除我們不應該有的愚癡、迷失、妄想這一種的眾生心,所以各各要自己來度化。因為有時候你在家裡坐下來自己胡思亂想,那師父也不知道,你要當下能夠自己來度化,不應該在想那些。

 

邪來正度。迷來悟度。愚來智度:當你胡思亂想的時候你要用正理來度化,馬上覺醒說我為何胡思亂想這些事情,當你胡思亂想的時候你會去想到說我為什麼那麼愚癡,我應該要用智慧,所以說自己要來度化。

 

惡來善度。如是度者。名為真度:想去加害別人之心,我們趕快用善心來度化,真的去做到把我們不好的心這些都能夠度化掉。

1450

又、煩惱無邊誓願斷。將自性般若智。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:我們用我們自性啟用智慧,來除去我們一些常在胡思亂想,用意識的想法實常在作事,這些我們都要來斷盡。

 

又、法門無盡誓願學。須自見性。常行正法。是名真學:對於自性啟用行法這方法是無盡的,常在行法當中一直學習,增長我們的智慧,所以需自見自己來見自本性,常行於佛的正理,是名真正的學習。

 

又、無上佛道誓願成、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。離迷、離覺。常生般若。除真、除妄。即見佛性:我們能夠低心恭敬,來行真正的佛的道理,那就能夠離迷、離覺。為何還會離覺呢?不要被覺悟所束縛住,離迷我們知道說我們不要迷失我們的心,讓心能夠在正理上,不要常被世間一些境相所迷,那我們應該要覺悟沒有錯,當你覺悟用自性啟用,那不要讓這個覺常常來束縛自己,常常由自性生智慧,除去一切你見的到的,然後除妄一切見不到虛妄妄想,能夠這樣做到你就可以很快的見到你的佛性。

 

即言下佛道成:佛的道路是要靠自己在修持當中來成就的,不是每天只有唸經,那不去修改自己。

 

常念脩行是願力法:所以我們常常於自性起念,我們要修自己的個性,那一切行動都要修改,不要只口唸說我要修我要改過,但是行動出來就是沒辦法改,所以說我們要有那個願力、堅固心,我以後我不好的習性我都要來改過,所以說要有這個願立法。

1747

善知識。今發四弘願了。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。善知識。

 

歸依覺。兩足尊:我們能夠覺悟本性,我們的自性啟用,那你自然能夠一切的德行、智慧就能夠具足。

 

歸依正。離欲尊:歸依我們的正法,那你能夠離一切的塵勞愛欲之類。

 

歸依淨。眾中尊:自性常清淨,那你自然行動出來,能夠受別人的尊重。

 

從今日去。稱覺為師:在於三歸依當中,你們一般是歸依師父,沒有錯都歸依師,那真正的歸依是你要覺悟,覺悟你的自性,所以他才說稱覺為師,歸依你的自性來啟用。

 

更不歸依邪魔外道。以自性三寶。常自證明:真正的歸依,是你的自性要真正的啟用,才是真歸依。

 

勸善知識。歸依自性三寶。佛者覺也:要成就佛的道路一定要覺悟,用自性來修來啟用到於佛。那有人問師父說,一般他們說佛是大覺者,佛是一個覺悟者來成就的沒有錯,但是佛不能用大覺者來比喻,因為他以超越,沒有大覺,覺與不覺,他到了佛的境界不能用這樣來比喻,所以說佛者覺也,就是覺悟用自性啟用,你才有辦法修到佛的境界。

 

法者正也:一切方法於正理上。

 

僧者淨也:本身自性常清淨,真正的一個入門的修行者,真的僧人。所以說你們在歸依僧,歸依師父就是僧,是否他能夠真清淨。所以說要是這樣你不如你的本身到達真清淨,真正的做到這三種,那就是真歸依。

2051

自心歸依覺。邪迷不生:能夠常自性啟用,你不會被一些虛妄、妄想、邪迷不好的思想來迷失。

 

少欲知足。能離財色。名兩足尊:你不會去求得說我要求很多,我要到某個程度怎樣,慾望就不會那麼多,才能夠離財離色。

 

自心歸依正。念念無邪見:歸依正法,我們念念當中,在於佛的道理當中,你就沒有邪見,不會常胡思亂想,甚至在於當中你不會因為一句話而害人沒辦法修行你都還不知道,這些都是邪見。

 

以無邪見故。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。名離欲尊:常常去忽略了這一點,就是人的邪見,他以為是去害人的邪見,其實不是,害人他也是邪見,但是比邪見還重,邪見就是想法錯誤了,以為自己是對。以前我們一個弟子也是,哪個一個師父比較好,那我們全部去那裏,這邊人家沒有對他好一點,他就認為人家看不起他,所以說他要找一個人家會把它捧的很高的地方。這都是就是我們的須彌山,因為我執就會有貢高、我慢、貪愛、執著,希望人家多給他一點愛,這些都會有, 所以說這個真是傷害我們很大,讓我們這一條菩提路沒辦法成就,害己也害到別人,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無我。

 

自心歸依淨。一切塵勞愛欲境界。自性皆不染著。名眾中尊:我們自性常清淨的話,我們就不會為了一些小事情煩惱很多。因為你能夠做到這樣,你一些小事能看的開,大事更不用說,我們也可以做到了,因為由小事這邊解開的話,你就會學習到我們大事也能夠看的開了,然後自性不染,然後大家就會尊重你,此人他的心境他的心量很大。

 

若脩此行。是自歸依。凡夫不會。從日至夜。受三歸戒:凡夫不知道,日夜常要去哪裡受三歸依戒,而不知道真歸依在於心中。

 

若言歸依佛。佛在何處。若不見佛。憑何所歸。言卻成妄:你沒看到佛,你要怎麼歸,言語下來卻是一個妄語。

2428

善知識。各自觀察。莫錯用心。經文分明言、自歸依佛。不言歸依他佛。自佛不歸。無所依處:自己這個心要歸依佛,不言歸依他佛,你不去啟用你自性中這個佛,你要去哪裡歸依。

 

今既自悟。各須歸依自心三寶。內調心性。外敬他人。是自歸依也:真正的歸依要歸依自性三寶,心要去做到,真的覺悟自性啟用,於佛的正理、法,那本身自性要做到真清淨,名為三歸依。

2530

善知識。既歸依自三寶竟。各各志心。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。令汝等見三身。了然自悟自性。總隨我道。於自色身、歸依清淨法身佛:我們這個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佛,我們自心行動常清淨。

 

於自色身、歸依圓滿報身佛:在一切行動當中,常常用智慧來行來做。

 

於自色身、歸依千百億化身佛:在於你的行法當中就是你的法身佛。

 

善知識。色身是舍宅。不可言歸:我們這個色身是暫時借用的,不可言說這個色身要歸依佛,這色身有一天會滅的。

 

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。世人總有。為自心迷、不見內性。外覓三身如來。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:這三身佛你們每個人都有,是由自性來用的,因為你的心迷失掉,被烏雲蓋住,被世間這些塵勞,我們的意想太重而迷失掉,沒有看到本身的自性,而對外在找三身,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。

 

汝等聽說。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。此三身佛。從自性生。不從外得:所以說你要來成就三身,一定要從自性來啟用。

 

何名清淨法身佛。世人性本清淨。萬法從自性生:你能夠啟用自性的時候,你自然了解自性是清淨,那萬法從自性來產生,從自性來生萬法,不是從意識,我們的意識生萬法的話那絕對會有錯。

 

思量一切惡事。即生惡行。思量一切善事。即生善行:用思量,意識的想法思量,那你的行動出來你就會有惡行。所以說用意識的思想那這當中絕對會有所執著。

 

如是諸法。在自性中。如天常清。日月常明。為浮雲蓋覆。上明下暗:所以我們要是由自性來起念的話,那就有如日月常明,因為我們的自性被浮雲蓋住了,世間塵埃蓋住,所以說上面是明的,但是下面是暗的,你內心裡面是明的,但是被塵埃蓋住,行動出來就是暗的。

 

忽遇風吹雲散。上下俱明。萬象皆現:有善知識來指導你知道怎麼樣去除,那就是上下俱明自性顯現。

 

世人性常浮游。如彼天雲:每個人的個性浮游不定,像天雲在空中飄來飄去沒辦法穩定,今天跟你說你要好好修,從自心修,但明天就忘了,為了世間一切事就忘了,所以說每個人的個性當中浮游不定。

 

善知識。智如日。慧如月。智慧常明:我們要有智慧當中,意識裡面要有智,那內心的慧合起來才是智慧常明。

 

於外著境。被妄念浮雲覆自性。不得明朗:所以我們對於外境所轉,那開始妄想,妄想的時候這個妄想的浮雲就會蓋住我們的自性不得明朗。

 

若遇善知識。聞真正法。自除迷妄:我們借於善知識來了解真正的佛法,來除去我們的迷失,迷失的這個心常在妄想當中,那自然能夠內外明澈,內能明,外能徹底的很清淨很透徹。

 

內外明徹。於自性中。萬法皆現:我們能夠做到內明外澈的話,那你行出來的方法自然能夠圓融。

 

見性之人。亦復如是。此名清淨法身佛:如何了解自性,就是行動出來你都能夠內明外澈。

3115

善知識。自心歸依自性。是歸依真佛。自歸依者。除自性中不善心、嫉妒心、諂曲心、吾我心、誑妄心、輕人心、慢他心、邪見心、貢高心:我們自己的心要歸依我們的自性,因為由自性來修持才能到達真佛,除去心中的不善心,就是我們的邪見心、嫉妒他人心、挑撥離間,人家說一件小事你就把它擴大成很大的事,常在於修行者破僧和合,這些都是諂曲心。我執很重,那你我執重就會狂妄,就會看不起別人,就會我慢,那你邪見就會有邪見心,貢高心就會有。所以從這裡由開始,連貫性這些心都會有,所以有的人常說他沒有做任何錯事,為什麼他的事情很多,因為這個讓他連貫下來的事情造了業。

 

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。常自見己過:常常看看本身有沒有過錯,不是去看別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不說他人好惡。是自歸依:不要常去說別人怎樣,要看看自己為何會常常說別人怎樣。

 

常須下心。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。更無滯礙。是自歸依:能夠對別人恭敬的人,就是去除我慢心最好的一個通路。所以一個人對人不恭敬,那你本身我慢自然有。

 

何名圓滿報身。譬如一燈。能除千年暗。一智能滅萬年愚。莫思向前。已過不可得。常思於後。念念圓明。自見本性:過去的事不要一直在想,以後念念圓明,當於自心起念,能夠圓通來發明,自己常見本性清淨。

 

善惡雖殊。本性無二:人有善惡,每個人的本性是沒有第二的,就是你歸回本性的時候是清淨的。

 

無二之性。名為實性。於實性中。不染善惡。此名圓滿報身佛:真的實性就是我們自性啟發的時候,他不會被善惡所染,因為自性能夠啟用來行動的話以報佛恩。

 

自性起一念惡。滅萬劫善因:一念之差造了很大的罪業,有的自己還不知道。師父要跟大家講的就是是說,我們每個人自修自行,我們能夠勸別人你要好好的來修,不能勸別人你不要修,這一個的罪業是很重的,所以一句話就可以滅掉你萬年的善因。

 

自性起一念善。得恆河惡盡。直至無上菩提。念念自見。不失本念。名為報身:一念的善行你要好好修,這個人修起來他度化很多人,你的功德無量無邊,那你起一念惡讓他沒辦法修行,然後他帶動很多人,那你的罪業是不是很重呢。所以說我們的一念之間自己要來注意。不失由我們本性起念名為報身。

3608

何名千百億化身。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:在於我們應用方法的時候,你每天遇到事情,你用意識的思量那就會沒辦法圓融,那你用直心用心來用,直心生起這個法,那你本性本如空,沒有覺得,但是就直心來做,由心來啟用,不要一直想,想就會跑到意識,沒辦法用你的性來用。

 

一念思量。名為變化:一念的用意識思想,你就會有變化。

 

思量惡事。化為地獄。思量善事。化為天堂:用意識的想法雖然是善,但是還是在天堂而已,沒辦法真正的到於佛的極樂世界裡。所以說一定要用我們的自性來應用。

 

毒害化為龍蛇。慈悲化為菩薩。智慧化為上界。愚癡化為下方。自性變化甚多。迷人不能省覺:自己的個性變化很多,所以說我們這個個性我們要去修改。

 

念念起惡。常行惡道。回一念善。智慧即生。此名自性化身佛:在於個性上的改變,你自己本性的啟用,智慧應用此名自性化身佛。

 

善知識。法身本具:我們每個人都會去行法,只是沒有去用而已,所以每個人都具有的。

 

念念自性自見、即是報身佛:當你在起念當中,由你自性來起念,來看一切事物,看一切事情即是報身佛。

 

從報身思量、即是化身佛:因為你自性起念智慧來報佛恩,當你自性啟用的時候你就會去行動,那行動就是化身佛。

 

自悟自脩自性功德。是真歸依:自己要悟得由自己的個性來修改,讓我們本身自己的本性來顯現,此才是真功德。

 

皮肉是色身。色身是宅舍。不言歸依也:就是有看到的色身,暫時借住,有一天就會沒有了,不要用色身歸依。

 

但悟自性三身。即識自性佛:了解到自性中有三身佛,因為用三身就能夠成就四智菩提,也就是成就真正的佛性,了解自行佛就是,了解佛性如何來成就的,四智菩提是什麼,就是你的佛性,由三身,你的本身自性,然後啟發智慧,然後去行動,成就佛的道路。

 

吾有一無相頌。若能誦持。言下令汝積劫迷罪。一時消滅。頌曰。

4012

迷人脩福不脩道:我們常在布施修福,但是沒有去改變個性,沒有去修道。

 

只言脩福便是道:常說布施就是福報就是功德,其實不是,是要修改本身的個性,一個常去做布施,但個性不改那如何成道。

 

布施供養福無邊:你能夠布施來供養,你的福報很多沒有錯,但是心中常常愚迷、嬌狂、嫉妒他人,人家在道場大家是平等的,你比較有錢就要人家尊重你,認為你高高在上,這樣都是錯誤的,是一個愚迷、嫉妒、嬌狂之人,那他本身有一點錢,人家比他還多,他就又嫉妒他人,還是師父對哪一個比較好,他就又嫉妒了,所以說自心沒有修。

 

心中三惡元來造。擬將修福欲滅罪:你常做布施,因為有錢那我就常做布施,那就要人家尊重你,要來滅自己的罪,這樣是不可能的。

 

後世得福罪還在:以後還是受生死輪迴,但是你有福報,為有錢之人,但是你犯的罪業,在修持當中去抵犯到別人,這個罪業還是要去受那個果報。

 

但向心中除罪緣:我們自心中除掉我們造罪的因緣。

 

各自性中真懺悔:我們自心裡面真正的懺其前愆,悔其後過,以後不要再犯。

 

忽悟大乘真懺悔:忽然悟得此大乘法,真正的做到懺悔,從今以後我一定要改掉我一切不好的個性,真正的歸回我們的自性常清淨,達到佛的道路成就佛性。

 

除邪行正即無罪:我們要常除掉我們的意識思想的錯誤想法,行動於正法上,那即無罪。所以我們意識的想法真的是我們造罪的因緣。

 

學道常於自性觀。即與諸佛同一類:想修此佛的道路,常於自己個性去看看,是不是哪裡錯了。所以說不是常觀看別人的錯,是要觀看本身哪裡是不是有錯了。

 

吾祖唯傳此頓法:我們六祖在於法末世當中,要我們趕快能夠頓悟由心來修,從上以來佛唯以一傳一而已,一個傳一個,跟你說你要從你的心來修,所以說很多經義,在於平面上他也跟你說,怎樣走怎樣走,但是我們六祖就直指我們心,你就從心來修,能夠很快縮短我們修持道路,我們一生就能夠來成就,甚至能夠很覺悟的人,幾年他就能夠成就。所以以前是漸法,一世兩世三世,千百世在修,還找不到自性,那六祖真正的很慈悲,他於我們法末能夠將此頓法趕快來流行,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得到這個佛法,不是一傳一密傳而已。

 

普願見性同一體:希望大家能夠來見性,同一體就是能夠來成就佛。

 

若欲當來覓法身:我們要成就這個法身,離一切方法,不要用意識常去想我要用什麼方法。

 

離諸法相心中洗:自性常清淨。所以我們常在行動當中,被你的方法所束縛著,被你眼前的相所束縛著,沒辦法於相離相而運用一切相,所以心哪裡會清淨呢。

 

努力自見莫悠悠。後念忽絕一世休:努力自己看到自性有沒有在運用,不要到後面有一天,那無常來的時候才知道完了,我們沒辦法見性,這一條路沒有成就,自己在後悔。

 

若悟大乘得見性:真正的大乘法你一定要如何見到本性,你們一定要想辦法如何能夠見自本性,不然的話此路你就沒辦法來成就。

 

虔恭合掌至心求:我們在於合掌當中阿彌陀佛,佛跟我們的心要連起來,就是讓我們說你這個心,你要從你的心來求得,由自心來改變來求得,不是向外,阿彌陀佛合掌在你心中,你心中的佛自己要來啟用,不是跟別人說你的阿彌陀佛,是自心的阿彌陀佛。

 

師言。善知識。總須誦取。依此脩行。言下見性。雖去吾千里。如常在吾邊。於此言下不悟。即對面千里。何勤遠來:要是在此還不能覺悟,那有如千里之路,枉費你們那麼遠跑來在聽。

 

珍重好去。一眾聞法。靡不開悟。歡喜奉行。

 

師父希望你們如何來找到本身的本性,本性啟用方法,這一條佛的道路真正的入門,所以說在入門上,你不是說我歸依佛就入門,是我們錯了,你自性能夠啟用才是真的入門。有人跟師父問說你有沒有入門,師父對他笑一笑,因為你問我這一句話你是沒有入門,你要是入門的話就不會問這句話。所以說真正的入門就是自性要啟發出來才是入門,這才是佛的方法開始在應用的時候。那自性要如何啟用,你們絕對要去行法,跟人家行法當中去調整,來悟得說原來我還眾生心在用,我今天跟他講的好像哪裡錯了,所以由此來改變,才能夠真正的自性啟用,不然你們每天在講我要自性啟用,啟用不了,因為你們的不好習氣塵埃蓋住,那習氣塵埃蓋住是累世以來,今生又累積來,所以說要於人家應用當中,才知道我今天哪裡說錯了,改變就是塵埃的去除,才能自性來應用。所以師父希望你們今生都能夠自性啟用,自性用的話你們就能夠到佛的淨土,自性沒辦法用最多還是到兜率天,在那邊由彌勒佛教導你們如何自性啟用,修到會了在往上,因為你的心得進度不夠,你三十六天上去,你就沒辦法了,我們靈的進度不夠,你沒辦法上去了,不是佛不讓你上去,是我們的塵埃束縛著,到某個天有那個塵埃,甚至你硬要上去,這個靈就沒辦法,就會全部好像被光全部化掉一樣,所以我們一定要自行自修。

原經文
 <原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原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原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原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原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原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原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原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原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原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原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原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原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原>覺林菩薩偈
經文釋義
 <釋義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釋義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釋義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釋義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釋義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釋義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釋義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釋義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釋義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釋義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釋義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釋義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釋義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釋義>覺林菩薩偈
MP3 播放/下載
 <MP3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MP3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MP3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MP3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MP3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MP3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MP3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MP3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MP3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MP3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MP3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MP3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MP3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MP3>覺林菩薩偈
在Facebook找我們
在Twitter追隨我們

聯絡我們

開放時間 : 星期二~星期日 08:00~17:00

©聖凰禪寺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