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經閣-大乘妙法蓮華經-經文釋義-隨法師功德品第十九

經文介紹

 

《大乘妙法蓮華經》 

 

經文釋義 - 大乘妙法華經 隨法師功德品第十九

 

開經偈

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

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

 

 

若善男子.善女人.受持是法華經。若讀.若誦.若解說.若書寫:我們讀法華經,然後解說書寫。

 

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。千二百耳功德。八百鼻功德。千二百舌功德。八百身功德。千二百意功德:四方乘三世,過去、現在跟未來,因為我們因因果果,都在過去所做今生受,今生所做然後下輩子就知道什麼事,三四十二是一千二。

 

八百眼功德:因為眼睛只有看前面沒有看後面,還有兩邊各有缺失一半,所以扣掉了,所以剩八百功德。

 

千二百耳功德:我們耳朵可以聽到四方,所以他就比較滿足,就一千兩百。

 

八百鼻功德:我們鼻子的呼吸,吸氣吐氣當中他有停頓,所以他也只有八百功德。

 

千二百舌功德:舌頭他嚐味,所以他也圓滿一千兩百功德。

 

八百身功德:身在於接觸當中,接觸就有,離開就沒有,所他沒辦法具足一千二,所以就八百功德。

 

千二百意功德:我們的意的想法,他是具足,所以他也是一千兩百功德。

 

所以六根的功德是這樣的。大部分我們人都以本身的個性來選擇了這六根,我們缺失比較多的人從那邊來修來改變。譬如說我容易耳根軟,別人說什麼就聽下去,就會很難過,那我們就從耳根修。有的人看到什麼事,他就一直掛著那件事,那就從眼來修。所以在修的人,看每個人的個性習陋,那從哪一根來下手來修。

 

以是功德莊嚴六根.皆令清淨:六根都能達到清淨,要是一根解的話,六根都能夠一一來解得,所以你們可以來選擇由哪一根來修起。

 

是善男子.善女人.父母所生清淨肉眼。見於三千大千世界.內外所有山林河海。下至阿鼻地獄.上至有頂。亦見其中一切衆生。及業因緣果報生處。悉見悉知:在這裡面的衆生,還有受業衆生,都可以見到,都可以了解衆生受什麼苦,了解他為了什麼事。

 

若於大衆生 以無所畏心 說是法華經:我們沒有罣礙心,不要去想太多,你在講經不要有所罣礙,不要想說那自己講的好不好,還是人家會不會聽,還是我講給他聽了他會不會給我反駁。所以要無所畏心,不要去畏懼,他會給你的反應是什麼,反正我們就是說了,要不要聽隨是他的福報,他有沒有那一種的福報來聽,要是他過去世有福報他就會接受,那沒有福報就是與佛無緣,就這樣而已。

 

父母所生眼 悉見三千界 內外彌樓山 須彌及鐵圍:你修到這樣的程度以後,你就可以以父母給的肉眼就可以看到三千世界,還有一切的山。

 

并諸餘山林 大海江河水 下至阿鼻獄 上至有頂處 其中諸衆生 一切皆悉見 雖未得天眼 肉眼力如是:我們能夠讓衆生來聽經、受持,那我們也一并在修的話,以後我們肉眼就可以這樣的成就。

 

若善男子.善女人受持此經。若讀.若誦.若解說.若書寫。得千二百耳功德:我們來讀來說,讓別人說,還是我們書寫印經給別人,這樣的話我們得以得到一千二百耳功德。

 

迦陵頻伽聲:會講話的鳥。

 

命命等諸鳥:命命鳥就是兩個頭一個身的鳥。

 

復有諸菩薩 讀誦於經法 若為他人說 撰集解其義:集起一切衆人,來解釋意思的菩薩。

 

上至有頂天:到於中天,上去那邊的話,宮殿就都會在於虛空沒有底。

 

持此法華者 雖為得天耳 但用所生耳 功德已如是:我們照著法華經來修,以後我們耳朵都可以聽到這些。

 

若末.若丸.若塗香:把它磨成粉末,或是磨成末以後把它捏成一個丸,來燒香的味道。

 

持是經者。於此間住.悉能分別:持經的人他能夠分別這是什麼香。

 

又復別知衆生之香:又能夠分別這是衆生的香。

 

若近若遠。所有諸香。悉皆得聞.分別不錯:在於天、人、地獄的這些香都能夠來聞的到,能夠分別不會有錯誤。

 

又聞諸天身香:天上的天神之香。

 

若在妙法堂上.為忉利諸天說法時香:在法堂上,在忉利天為大家說法時的香氣。

 

若於諸園遊戲時香:可以知道他們在遊戲時的香味。

 

并聞諸天所燒之香:天上他們燒的是什麼香氣都能夠了解。

 

雖聞此香。然於鼻根不壞不錯:在於我們的鼻根不會壞,聞其香味也不會有錯誤。

 

若欲分別為他人說。憶念不謬:我們在分別跟人家講,無形之中,你就會滔滔不絕一直講,好像沒有背起來,但是又會講,就會有這樣的情形。

 

說法者遠住 聞香知所在:說法者在哪裡,很遠的地方,聞香就可以知道他的香氣。

 

持是法華者 聞香悉能知:這人持法華經的人,那我們聞香就能知道他是持哪部經。

 

若有懷妊者 未辨其男女 無根及非人 聞香悉能知:有懷孕的人我們不知道男女,還是他所懷的是不是有完整的人或是沒有完整,聞香及能知。

 

以聞香力故 知其初懷妊:聞香就能知道這個人有身孕。

 

成就不成就 安樂產福子:懷孕者他到底能不能平安,讓這小孩子能夠成就,來安樂產下這個小孩。

 

以聞香力故 知男女所念 染欲癡恚心 亦知脩善者:也知道我們衆生他的慾望,他的念,他在想什麼。

 

地中衆伏藏 金銀諸珍寶 銅器之所盛 聞香悉能知:在於地中的一切金銀財寶,藏在哪裡都能夠了解。

 

種種諸瓔珞 無能識其價 聞香知貴賤 出處及所在:一些貴重的物品,那我們不知道價位,那個人聞香就能夠了解這個價位,這個東西產地出於哪裡,他是在哪裡得來的。

 

天上諸宮殿 上中下差別 衆寶華莊嚴 聞香悉能知:聞香即能知道這是上面的花,人間的花,還是地獄的花香。

 

天園林勝殿 諸觀妙法堂 在中而娛樂 聞香悉能知:在天上的園林還是法堂什麼地方,那我們都能夠聞香了解。

 

諸天若聽法 或受五欲時 來往行坐臥 聞香悉能知:我們在於色聲香味觸的五欲當中。

 

諸比丘衆等 於法常精進 若坐若經行 及讀誦經典:若於靜坐,或是在於行經的時候,及讀誦經典。

 

在在方世尊 一切所恭敬 愍衆而說法 聞香悉能知:聞香我們都能知道佛在哪裡為大衆說法。

 

衆生在佛前 聞經皆歡喜 如法而修行 聞香悉能知:有人在行法,跟著法在修行的,我們聞其香也都能夠了解。

 

雖未得菩薩 無漏法生鼻 而是持經者 先得此鼻相:還沒有到達菩薩界的無陋,沒有塵埃的鼻子,但是我們父母所生的這個鼻子,就能夠了解。

 

若好若醜.若美不美.及諸苦澀物。在其舌根。皆變成上味.如天甘露。無不美者:好與不好的東西,在他的舌頭,他在品嚐吃的時候都是好吃的東西,沒有說哪一個不好吃,哪一個不甜不香。

 

常念而守護 或時為現身:這些天龍還有梵天王,都會在我們說法的時候來守護我們,來幫忙我們。

 

若聲聞.辟支佛.菩薩.諸佛說法.皆於身中現其色像:都會在他的身上來展現這些出來。

 

身體要是成就的話,身體就會有一點透明的,像瑠璃一樣透明,所以說他當要了解上下一些事的時候,好像在看鏡子一樣,就會在他身上來展現出來。

 

又如淨明鏡 悉見諸色像:可以從他的身上看到很多的相。

 

菩薩於淨身 皆見世所有:可以見到菩薩還有世間所有。

 

唯獨自明了 餘人所不見:唯有自己所明瞭,見自本性明瞭此心,他本身知道。

 

法性之妙身 以清淨常體 一切於中現:一切都能在清淨中來展現出來。

 

若善男子.善女人.如來滅後.受持是經:在於佛不在的時候我們能夠來接受此經,來學習。

 

諸所說法.隨其義趣.皆與實相不相違背:他的意裡面,無形中在說法,跟經義不會有所違背。

 

若說俗間經書.治世語言.資生業等.皆順正法:除了佛留下來的經義,那我們自創的世間人所寫的經書,好的語言善言,這樣也是錯誤,會增加你的業力而已,因為有的人體會不同的話就會想錯了。譬如同樣一本經,原經文每個人體會就不同,那你的體會把他翻譯出來的可能就會有錯誤,所以還是要以原經文為主。所以我要順著正法,佛所留下來的原經文這樣來講,不能講翻譯之書。

 

是人意清淨 明利無濁穢 以此妙意根 知上中下法:我們的意根可以知道上乘法、中法、下乘。

 

乃至聞一偈 通達無量義 次第如法說:乃至聽聞到一個偈言,他就能夠來了解裡面的意思。

 

其在六趣中 所念若干種:他的意念法,他的個性。

 

思惟無量義 說法亦無量 終始不妄錯:在於我們修持當中,意根清淨,自然法從你的口來說出來,所以不會有錯誤。

 

是人持此經 安住希有地:我們能夠持此經,以後可以安住於你們想不到的地方,那是很清淨的。

 

能以千萬種 善巧之語言 分別而說法 持法華經故:持法華經故,那我們六根得以來清淨,我們每個人所發展的不同,也許你的眼睛成就,有的人是耳,有的人是鼻,有的人是舌頭,有的人是意根先成就,所以到最後六根都同樣能夠來成就的。

 

 

 

原經文
 <原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原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原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原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原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原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原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原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原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原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原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原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原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原>覺林菩薩偈
經文釋義
 <釋義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釋義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釋義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釋義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釋義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釋義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釋義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釋義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釋義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釋義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釋義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釋義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釋義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釋義>覺林菩薩偈
MP3 播放/下載
 <MP3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MP3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MP3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MP3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MP3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MP3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MP3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MP3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MP3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MP3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MP3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MP3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MP3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MP3>覺林菩薩偈
在Facebook找我們
在Twitter追隨我們

聯絡我們

開放時間 : 星期二~星期日 08:00~17:00

©聖凰禪寺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