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經閣-大乘妙法蓮華經-經文釋義-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

經文介紹

 

《大乘妙法蓮華經》 

 

經文釋義 -大乘妙法蓮華經  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

 

開經偈

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

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

 

 

若有惡口罵詈誹謗。獲大罪報.如前所說。其所得功德.如向所說.眼耳鼻舌身意清淨.得大勢:要是說過去我們曾經惡口來罵別人毀謗他人,那我們趕快來懺悔,那趕快來修,同樣的六根也可以來成就,得以得到大勢。

 

乃往古昔.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衹劫。有佛名威音王如來:以前過去世,很久很久以前有佛名威音王如來。

 

應供.正徧知.明行足.善逝.世間解.無上士.調御丈夫.天人師..世尊:他也供於正知正見,明於所行法,他了解一切衆生心所想,解一切的鎖結,可以調教無上士,調御丈夫,成就很多天人師、佛、世尊。

 

為求聲聞者.說四諦法:你要成就一個聲聞,他就跟他說苦、集、滅、道,因為世間的苦,那我們衆生集其這些苦,如何來滅其苦,唯有佛之道路,唯有道。所以要求聲聞脫離世間苦的話,那我們就跟他說四諦法。

 

度生老病死.究竟涅槃:可以脫離生老病死,達到究竟涅槃。

 

為求辟支佛者.說應十二因緣法:要是想成就辟支佛者,得到清淨的話,那我們就跟他說十二種的因緣法。從於我們本身於世間的無明煩惱生起。第二、行,所行。第三、意識。第四、有了色,有了這個色。第五、六入,色有了胚胎,那六入六根進入。第六、接觸世間。第七、受世間的一切污染還有愛。第八、愛。第九、取得、慾望。第十、有了來生。第十一、就是生。第十二、就老死。所以說十二因緣法,這十二種,要是我們從無明,這個無明時常生起妄想、煩惱,無形當中。譬如你們要睡覺了,還在想那些什麼事,這些都是虛妄的,會造就我們的生死輪迴而已,所以這一種無明就是我們一種妄想的習陋一樣,所以去除無明,這後面全部都能夠破解,所以你要記得,我們破無明,後面全部沒有,你何來會受生死輪迴呢。

 

為諸菩薩.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.說應六波羅蜜法:要是想成就菩薩,那我們就跟他說你要如何修六度波羅蜜法,得到究竟,得到佛的藐智慧。就是說,無所畏懼的布施,包括財布施、法布施、一切的布施都是一樣的,經文布施也是。然後自己持戒,做一個真正修行者的典範。第三忍辱,盡量就是說有什麼大小事情,用自身去圓融,把他來化解。第四我們要精進於經義當中,所以說你要成就菩薩你沒有精進,哪來的成就呢。第五禪定,在於行住坐臥當中,心都要在定,不是只有坐在那裡,坐在那裡沒辦法成就,是你在人與人之間,心有辦法定,才能夠生起這個智慧,第六就智慧。

 

正法住世.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:他的佛法,他的經文住於世。

 

像法住世.劫數如四天下微塵。其佛饒益衆生已。然後滅度。正法像法滅盡之後:我們現在是釋迦牟尼佛他已經滅度,但是他的正法跟像法,現在我們在流行,所以我們現在所讀的,我們拜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為正法,那等到後面他沒有了,那就是後面我們等待彌勒佛出世。

 

於此國土.復有佛出。亦號威音王如來.應供.正徧知.明行足.善逝.世間解.無上士.調御丈夫.天人師..世尊。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.皆同一號:你成就佛就有這十種的能力,有二萬億佛同時在威音王那邊所修,都同樣成就了威音王的名號,同一像。

 

最初威音王如來.既已滅度。正法滅後。於像法中.增上慢比丘.有大勢力:威音王他的正法沒有,在像法當中,有的修行的人就很傲慢,他本身又很有勢力,建立了他自己的教派,勢力很大。有如我們現在一樣,要是有增上慢比丘,勢力大,那我們也無可奈何,他自創了門派太大了。

 

爾時有一菩薩比丘。名常不輕。得大勢。以何因緣名常不輕。是比丘凡有所見.若比丘.比丘尼.優婆塞.優婆夷。皆悉禮拜讚歎.而作是言:那時候就有一個菩薩常不輕,在於世間,他見到修行者他就禮拜,來讚歎他。

 

我深敬汝等.不敢輕慢:我很敬重於你,不敢來輕慢。他就是要改變這些修行者,不能增上,對上不敬,對下我慢。

 

所以者何。汝等皆行菩薩道.當得作佛:這常不輕菩薩他幻化於世間來度化這些人,然後跟這些我慢的修行者說,你們常行菩薩道,當得作佛,你們都可以作佛。

 

而是比丘.不專讀誦經典。但行禮拜。乃至遠見四衆:他都沒有在讀經,但是他就是一直禮拜這四部眾、修行者。

 

亦復故往禮拜讚歎.而作是言:亦故意到他們的修行地,這些增上慢比丘的修行地,然後去讚歎他們。

 

我不敢輕於汝等.汝等皆當作佛:他還去人家修行的地方來禮拜他們,說你以後得以作佛,就是要改變他們的我慢心。

 

四衆之中.有生瞋恚.心不淨者。惡口罵詈:有人就生起瞋恚心,很生氣,就罵這個常不輕菩薩。

 

言是無智比丘.從何所來:就跟他說你沒有智慧比丘,從哪裡來。

 

自言不輕汝。而與我等授記.當得作佛:自己言說他不輕與你,但是給大家授記說當得作佛。

 

我等不用如是虛妄授記:他看不起這個常不輕菩薩,說我們不用你授記。

 

如此經歷多年.常被罵詈。不生瞋恚:所以這個常不輕菩薩在那個時候常被人家罵,他就是要去改變這些修行者增上慢的個性,所以他才會化於世間,去來度他們,所以他本身也不生瞋恚心。

 

避走遠住。猶高聲唱言。我不敢輕於汝等。汝等皆當作佛:常不輕後來就遠離他們的地方而住,但是他還是很大聲的說,我沒有輕於你們。他就是希望能夠喚起他們的增上慢的個性,所以他還是忍著來說。

 

以其常作是語故。增上慢比丘.比丘尼.優婆塞.優婆夷.號之為常不輕:他們就給他一個外號叫常不輕,因為他就是說我不輕於汝,所以大家就稱他為常不輕。

 

是比丘臨欲終時。於虛空中.具聞威音王佛.先所說法華經.二十千萬億偈。悉能受持。即得如上眼根清淨:他等於是修威音王之法,那時候是威音王的徒弟一樣,拜威音王為師,後來他為了度這些我慢的修行者而於世間,然後他要離開世間的時候,這些法華經都在於天空中來旋轉。

 

見其得大神通力.樂說辯力.大善寂力。聞其所說.皆信伏隨從:後來那些修行者就跟著他而修,他已經成就了這樣一個神通法力。

 

是菩薩復化千萬億衆.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:令這些衆生能夠住於無上藐妙藐智慧,朝這個方向來修。

 

命終之後.得值二千億佛。皆號日月燈明:他後來就遇到兩千億佛,然後都同樣個名字。

 

於四衆中說法.心無所畏:我們在說法不要有所畏懼,你的旁邊都有護法他會幫你,當你不會講的時候他會提醒你,讓你說的很順利,所以說不要有所畏懼。

 

爾時常不輕菩薩。豈異人乎。則我身是:常不輕菩薩是不是跟別人不一樣呢,他則是我身。

 

若我於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.為他人說者。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:佛說他要是過去世沒有為人家說經,他今天沒有辦法很快就得到無上藐智慧,同樣你們也是一樣,我們的智慧是人與人,在說法當中來成就,你會覺得你所說的這次不夠圓滿,那下次我哪裡來改變,就是越來越圓滿。

 

彼時四眾.比丘.比丘尼.優婆塞.優婆夷.以瞋恚意.輕賤我故。二百億劫.常不值佛不聞法.不見僧:所以輕見說法者、輕見佛者,以後不得來聞佛法,所以很多人不知道,這一輩子來輕見佛,輕見一些說法的法師,他不知道他第一個會下無間地獄,在來永世不得遇到佛,連修行者與僧人都沒辦法看到。

 

千劫於阿鼻地獄.受大苦惱:千世裡面在於阿鼻地獄受很大的苦惱。

 

畢是罪已。復遇常不輕菩薩.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:要等到這位菩薩他在下生的時候,那才為他來解開。

 

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者是:在行經當中要是能堅固不退轉,就絕對沒有錯,有一天你絕對會成就,不要為了世間事,自己來退轉此路,那是本身很大的損失。

 

是故諸菩薩摩訶薩.於如來滅後.常應受持.讀誦解說.書寫是經:我們釋迦牟尼佛現在不再,我們更應該要來受持讀誦此經,不要等到他的法全部滅了,我們就沒有機會了,要是我們想說老一點在修,還是說下輩子還有機會,沒有那麼好的,你今生可以接觸經文,下輩子不一定能夠接觸到經文,要把握於現在。

 

是佛滅後 法欲盡時:法要收起來的時候。

 

時諸四眾 計著於法:因為四部眾,那時候的修行者,執著於法當中。

 

不輕命終 值無數佛:他命終的時候遇到很多的佛。

 

漸具功德 疾成佛道:成就了佛。

 

時四部衆 著法之者 聞不輕言 汝當作佛 以是因緣 值無數佛:能夠相信的,對他尊重者,他就可以來成就佛。

 

此會菩薩 五百之衆 并及四部 清信士女 今於我前 聽法者是:那時候清淨的士女,有去聽到的人,現在都已經在我們釋迦牟尼佛的法前。

 

第一之法 開示教人 令住涅槃:我們以第一佛乘的方法來開示教導其他人,令住於真正的寂滅涅槃。

 

於佛滅後 聞如是經 勿生疑惑:釋迦摩尼佛現在不再,我們現在不要有所懷疑,有所疑惑。

 

應當一心 廣說此經 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:我們作為釋迦牟尼佛的使者,來完成此佛的大業,然後我們去為別人說此經,你以後宿世可以值遇佛,很快你們就會成就這個佛的道路。

 

此經在後面來說,總持就是六根要清淨,我們從六根來修,一根得以來解,那六根全部解。

在來就是說我們如何與人家來看經文,說給他聽,然後讓他來聽經,這個功德無量無邊。那我們在怎麼修持,我們不能增上慢,不能對上不敬對下我慢,這一種個性我們都不能有,所以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者,所要做的事,我們只能在於我們要做一個先佛教導我們,我們要做佛的榜樣一樣,要給別人看,所以說在於行法當中,我們要莊嚴我們本身,要是一個真正修行者的模範。

 

 

 

原經文
 <原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原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原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原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原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原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原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原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原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原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原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原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原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原>覺林菩薩偈
經文釋義
 <釋義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釋義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釋義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釋義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釋義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釋義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釋義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釋義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釋義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釋義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釋義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釋義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釋義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釋義>覺林菩薩偈
MP3 播放/下載
 <MP3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MP3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MP3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MP3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MP3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MP3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MP3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MP3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MP3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MP3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MP3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MP3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MP3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MP3>覺林菩薩偈
在Facebook找我們
在Twitter追隨我們

聯絡我們

開放時間 : 星期二~星期日 08:00~17:00

©聖凰禪寺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