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經閣-金剛般若波羅蜜經-經文釋義-7~18

經文介紹

 

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

 

經文釋義 - 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7~18

 

 

2011.02.11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718 釋義 釋慧書師父釋義

 

釋迦牟尼佛的教導,希望我們深入經藏來了解,能夠得到解脫

 

無得無說分第七:你去跟人家行法,不要去想說你得多少功德,也不要說你說了多少法,要無所住而生其心。

 
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:佛他得到佛的無上藐妙藐智慧。

 

如來有所說法耶:如來他有所說法,但是不能有所住。

 

須菩提言。如我解佛所說義。無有定法:因為你跟人行法,每個人所遭遇的不同,用不同的方,他不同的個性去跟他講,所以沒有固定的方法讓你說,所以說如來沒有說法,沒有固定的方法,沒有一個方程式讓你固定來講。

 

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:才名為無上藐妙藐智慧,他就是在於智慧巧妙應用圓融,能夠讓別人得到真正的內心快樂。

 

亦無有定法。如來可說: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讓佛說。你們出去行法也一樣,每個人遭遇不同,哪裡會用固定的方法,所以佛沒辦法教你固定的方法,但是就從我們內心而發,去增長智慧來運用。

 

何以故。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。不可說。非法非非法:不能用固定方法,今天佛教你,那這個人他所需要什麼,你用這樣來用,但是你遇到不同的人,你不能用同樣的方法,不能用這樣,但是也不能說不是法,也不是,他真的就是佛法,只是不能用固定來對每一個人。

 

所以者何。一切賢聖。皆以無為法。而有差別:這種的無為法就是在你行法當中,本身所執著的深跟淺,你執著你在行法,還是有還是沒有,還是根本都無所住,這樣的深淺跟你的修持的程度有所差別,跟你的智慧也是一樣,所以這是以本自性起清淨度而行的法,你會去想無所為無所不為,你就去行法就對了,這樣他的程度就會比較深。

 

依法出生分第八:依法來應用,如何應用呢?

 
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。以用布施。是人所得福德。寧為多不:用三千個星球的七寶來布施給別人。當然三千個星球的七寶來布施那就很多。

 

須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何以故。是福德。即非福德性:因為你三千個星球的七寶的布施,你就知道有三千個星球的七寶,所以可以來了解有多少,不是用你自性啟發去行法的,他可以預測多少,那用我們自性所行的功德,這一種福德性他是沒辦法預測多少,是無量無邊的。

 

是故如來說福德多:所以可以預測的他說福德多。

 

若復有人。於此經中。受持乃至四句偈等。為他人說。其福勝彼:能夠以此經裡面跟別人而說,那教他如何去做的話,用自心的發心去做,那這一種的福德,勝過你用三千個星球的七寶還要多,因為這一種的福德性,沒辦法預測他的多少,他一直在複倍的。

 

何以故。須菩提。一切諸佛。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。皆從此經出:佛的無上藐智慧法皆從此經出,所以說我們如何修持,如何增長智慧,你一定要去行法,在行法當中來一直累積你的智慧,能夠用到這個法圓通自如。

 

須菩提。所謂佛法者。即非佛法。是名佛法:當你行佛法的時候,他還是無相,所以看不到的,但是確實存在。

0606

一相無相分第九

 
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須陀洹能作是念。我得須陀洹果不:當他得到須陀洹果了。

 

須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須陀洹名為入流。而無所入。不入色聲香味觸法。是名須陀洹:他不入色聲香味觸法,已經離六塵,但是雖然他不染塵,但心未能全部的清淨。

 
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斯陀含能作是念。我得斯陀含果不:要是在深入於一層的話,他也得到斯陀含果,那是不是執著說,我已經得到這個果位呢。

 

須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斯陀含名一往來。而實無往來。是名斯陀含:你在天上福報享盡的時候,你還是會受生在人間再來轉世,你也可以選擇在上面修不用下來,是名斯陀含這個果位。

 
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阿那含能作是念。我得阿那含果不。須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阿那含名為不來。而實無不來。是故名阿那含:阿那含為什麼叫不來呢,因為他不用再來受生。你要是來世間在修比較快的話,那還是會下來,因為要在來修行故。

 
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阿羅漢能作是念。我得阿羅漢道不。須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實無有法。名阿羅漢:沒有固定的法讓你成就阿羅漢,就是前面所說,當你所行法於每個人他遭遇不同,他的處境不同,他需要不同,所以說沒有固定的方法,實無有法讓你修阿羅漢果位的,就是我以內心歡喜心去行法,他自然一直往上累積。

 

世尊。若阿羅漢作是念。我得阿羅漢道。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:前面這四種果位,你要是有所執著,我已經得到什麼果位,到這果位還要執著,像我們現在有的人常會去執著,我的神通力、起靈,然後他知道什麼事,他會做什麼,他會看到佛,他會看到鬼看到神這些,都是去執著,其實這樣反而會害了自己,因為在靈界他本來就可以千變萬化,讓我去難以預測的。所以說要是執著你的那個果位,得到什麼,你有的話,你人相就會有分別,對眾生的分別,對於壽者的分別,小孩、僧人、老人、我要去度化的,我要去度化什麼人,太老也不要,小孩也不要,還是壽命怎樣,就會去分別。所以不能有出來,那你就會四相全部都會有,所以如何去除我執這個

 

世尊。佛說我得無諍三昧。人中最為第一。是第一離欲阿羅漢:一切心能夠達到正定,本身能夠增長智慧,用自性的清淨去應用,那你就不會在於這當中而生起來,所以他為人中最為第一,他不會去跟人爭一些有沒有的,因為他已經自性啟用,常在清淨當中。

 

世尊。我不作是念。我是離欲阿羅漢:須菩提他無所住,無所執著我得到什麼果,我是離欲阿羅漢。

 

世尊。我若作是念。我得阿羅漢道。世尊。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:要是他有執著我已經得到阿羅漢,他就會覺得滿足,他就不會在喜歡去行法。

 

以須菩提實無所行。而名須菩提。是樂阿蘭那行:他只是歡喜行佛法,所以名須菩提。


樂阿蘭那行:歡喜行佛法者。

 

在我們行法當中,講的很清楚就是說,不要有所住,有所執著一個,我要得到什麼,我行多少法,我是為了什麼利益去的,這個有的話,四相都會有,你絕對會有分別心。那有的話,你就會用意識去用,不會用你的心,沒辦法轉到心來,那這樣的話就沒辦法用心來修。

1236

莊嚴淨土分第十

佛告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如來昔在然燈佛所。於法有所得不。不也。世尊。

 

如來在然燈佛所。於法實無所得:真正的佛法是你內心顯現的,沒有實體讓你來所得。例如有個父親已經見自本性,已經得到了,但孩子還沒有得到,你也沒辦法給他,所以不做父想,不做子想就是這樣的,子得到,父親沒得到也沒辦法給父親。所以說自性讓我們見自本性都要靠各自,只有功德與福報能夠轉換而已,那我們見自本性的話,你這個福德的因緣要靠自己去成長。

 
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菩薩莊嚴佛土不:菩薩是不是莊嚴佛土,所以我們在行佛法當中,各各菩薩行法不能執著我要莊嚴佛土。

 

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莊嚴佛土者。即非莊嚴。是名莊嚴:當我們心莊嚴本身,本身的修持,內心佛土清淨,法相莊嚴,這一種莊嚴是,我有看到你就覺的你這個人長相很莊嚴,這一種莊嚴你又不能說這莊嚴的東西是什麼,也不能執著我已經得到莊嚴的法相,都不能有所執著。

 

是故須菩提。諸菩薩摩訶薩。應如是生清淨心:當你成為了菩薩行法,你的心就是要常清淨的。

 

不應住色生心:不能住一切相,一切境物來生心,為了什麼去行法的。

 

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:不能有慾望的想法、利益的想法,才去行法的。

 

應無所住而生其心:在金剛金一直強調說,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六祖也在這句話來頓悟自性,原來我們真的修行者心要無所住,而生其心去幫忙別人,讓別人可以脫離生死輪迴,不要為了說那我去行法是有多少功德,這樣而去行法的都不能有所住。

 

須菩提。譬如有人。身如須彌山王:一個人他長得很高大,像須彌山那麼大,那是不是很大呢。

 

於意云何。是身為大不。須菩提言。甚大。世尊。何以故。佛說非身。是名大身:今生你的身體在高大,兩百多公分,還是一個一百四十公分的人,還是很矮很瘦很胖的,這一種身體都是非身,有一天當靈離開這個體,這個體就會幻滅,所以說非身,但是他身體是高大,我們是名為說這個人他身高很高很大,是名大身,但是這體有一天還是會沒有的,無論他高小矮胖都一樣的。

1647

無為福勝分第十一:要我們在行法,行一切善行的時候不要有所住,以無為心,做了多少都不要有所執著,這一種福報才是真的。

須菩提。如恆河中所有沙數。如是沙等恆河。於意云何。是諸恆河沙。寧為多不:一條恆河的沙子那麼多,那麼一粒沙就代表一條恆河,那麼多的恆河,沙數的恆河,那在裡面的沙那這樣是不是很多。

 

須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但諸恆河尚多無數。何況其沙:要是那麼多的沙子的恆河就很多了,何況他的沙子呢。

 

須菩提。我今實言告汝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。以用布施。得福多不:用這麼多的恆河的沙子的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來用布施,那這樣的福德是不是多呢。

 

須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佛告須菩提。若善男子善女人。於此經中。乃至受持四句偈等。為他人說。而此福德。勝前福德:例如我們勸人家,用心跟人講,我們要用心,對人家要用心,那心清淨不要想太多,那這樣可以轉變一個人的習性,讓他的一些不好的習慣一直改變,那個性會越來越好,他是不是就會少一些因果出來,這一種複倍讓我們沒辦法衡量,所以說此福德勝前福德。

1912

尊重正教分第十二:尊重佛,尊重佛弟子,尊重佛所留下來的真正的義理。

 

復次。須菩提。隨說是經。乃至四句偈等。當知此處。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。皆應供養。如佛塔廟:要是你在何處隨緣而說經,乃至裡面的四句偈跟人家結緣的時候,那時就會有天人阿修羅來幫忙做護法,那你們講經我們聽供養,有如尊重佛,尊重塔廟一樣。

 

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:何況有人能夠來接受、來修持、來讀誦、來講解給別人聽。

 

須菩提。當知是人。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:這個人要是能夠接受經義,來修持講給別人聽,那這個人一定可以成就我們的第一佛乘,這一種第一佛乘法門,他絕對能夠成就,只要我們願意來接受來修持。

 

若是經典所在之處。即為有佛。若尊重弟子:我們經文在的地方就有佛,譬如我們現在講法,上面的先佛也在看,看大家,看每個人心的想法佛都知道。我們還要尊重這個講法的佛的弟子,都要尊重。

2112

如法受持分第十三:如來所說的法,他經義所說的,我們依此方法來接受來修持。

 

爾時須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當何名此經。我等云何奉持:如何來奉持此經呢。

 

佛告須菩提。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。以是名字。汝當奉持:金剛為堅固不壞,波若就是智慧,波羅蜜就是至彼岸。就是你要是有堅固心,此藐智慧就會成就讓你脫離生死輪迴的經義,所以一切眾先佛以此經而得到解脫,爾以此經來覺悟,師父也是以此經來覺悟本性的。

 

所以者何。須菩提。佛說般若波羅蜜。即非般若波羅蜜。是名般若波羅蜜:佛說智慧至彼岸,這種藐智慧是我們用心常在運用生出的智慧,越來累積,智慧越來越圓融,讓我們出去行住坐臥跟人談吐之間越來能夠圓通。所以這一種的東西他是看不到的,但是確實讓你的智慧增長。

 
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如來有所說法不。須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如來無所說:這一種藐智慧法,要如何來說有呢,所以說如來無所說。

 
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。是為多不:三千個星球的微塵是不是很多呢。

 

須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須菩提。諸微塵。如來說非微塵。是名微塵:在我們三千大千這個世界,微塵與世界皆是有相體。

 

如來說世界。非世界。是名世界:這跟微塵都是一樣的,他都是有相的,所以我們如何用心在於世間的微塵萬物當中與世界當中,能夠運用自如,能夠無所住來生其心,能夠於世間萬物當中,於相而離相,應用一切相來讓自心清淨。有一天我們地球也會滅,所以非世界,但是名世界,他現在還是存在,所以我們名為世界。

 
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:如來他可以幻化三十二相,但是我們不能執著說我見到佛,我見到誰的三十二相。

 

不也。世尊。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:不能有所住來執著說我看到佛,不要有這樣的想法。

 

何以故。如來說三十二相。即是非相。是名三十二相:三十二相是如來他幻化出來的,那他要是沒有幻化的時候相就沒有,就只有如來,但是他的神通就是可以幻化三十二相,所以名為三十二相。

 

須菩提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:我們可以用恆河沙等的沙數,無量無邊,用我們的身體,用我們的命來布施。

 

若復有人。於此經中。乃至受持四句偈等。為他人說。其福甚多:你用多少的有形的布施,不如用四句偈來為他人而說。例如一個人他常在煩惱想不開,每一天都是生死在痛苦之間,那我們用四句偈跟他解,讓他心的煩惱能夠解開的話,他解開以後,原來煩惱跟痛苦都是自己生長出來的,不是別人,常會怨別人怎樣,都沒有反省自己,別人沒有帶給你煩惱,是你本身的煩惱自己產生的,這樣的話你想開了,那你就會去教別人,那這種福報福德就會越來越多。

2655

離相寂滅分第十四:我們行法當中要離相,無論對方是誰,無論他的高低貴賤,我們皆要離相,心以寂靜無分別心來為他行法。

 

爾時須菩提。聞說是經。深解義趣。涕淚悲泣。而白佛言。希有世尊。佛說如是甚深經典。我從昔來所得慧眼。未曾得聞如是之經:聽聞到此經,自心能夠相信此經,能夠生清淨心。師父第一次看此經就是這樣,馬上相信此經,心好像很平靜,但是裡面的意思卻全然不懂,但是就是很喜歡此經,自然心會平靜下來,那當煩惱的時候,或遇到困難,就把此經拿起來看一看,心就又平靜了,幾次完,自然轉為吃素食,都是在此經而覺悟的,所以此經給師父很大的啟示。

 

世尊。若復有人。得聞是經。信心清淨。即生實相:實在的相信他。

 

當知是人。成就第一希有功德:你就能夠成就第一佛乘,第一稀有的功德,你就可以成就此佛的道路,成就你的藐智慧。

 

世尊。是實相者。即是非相。是故如來說名實相:我們實在相信,但是這個實相也不是有相體也不是非相。

 

世尊。我今得聞如是經典。信解受持:我相信此經,我要去了解,我來接受此經來修持自己不好的習性,以前所經過的一些過錯,我全部要把它修持掉。

 

不足為難。若當來世。後五百歲。其有眾生。得聞是經。信解受持。是人即為第一希有:譬如現在佛已經不在了,你們可以來相信了解,來接受來修持,你們就是第一稀有,你就會在此道路來成就。

 

何以故。此人無我相。無人相。無眾生相。無壽者相:因為你不會去想說我無憑無據去相信這個經,所以這個有的話,你後面三項就會沒有,所以在於人生當中這個,讓我們起起落落,讓我們受了喜怒哀樂,都是這個我相的執著。

 

所以者何。我相即是非相。人相眾生相壽者相。即是非相:這個,譬如一個人的面子這個你放不下,結果你要去幫忙一個人,因為你的面子你就沒有做,就是因為,所以說這個我相他看不到一個實體,只是你的執著而已,著於非相。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同樣的,對人的分別是你產生的,對眾生的分別,沒有辦法平等的對待,都是我們自心產生的,對於人的壽命的長短的分別,都是自己產生的,不是別人給你的,所以說即是非相,要是你想的開的話、想的通,那這些相都沒有。

 

何以故。離一切諸相。即名諸佛:所以能夠離此四相你就能夠成就佛。

 

佛告須菩提。如是如是:沒有錯,能夠離此四相你就能夠成就佛。

 

若復有人。得聞是經。不驚不怖不畏:聽到此經你也不驚慌,你也不覺的恐怖,也不覺的畏懼,因為你堅信此經,他所說的不假。

 

當知是人。甚為希有:因為過去世已經不知道修了多少世而來的。

 

何以故。須菩提。如來說第一波羅蜜。即非第一波羅蜜。是名第一波羅蜜:我們的第一佛乘,能夠讓我們脫離生死輪迴至彼岸之法,因為他無相,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才知道,但是他這一個又能讓我們脫離了生死輪迴。

 

須菩提。忍辱波羅蜜。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。是名忍辱波羅蜜:如來所說的忍,忍就是你對世間的生滅的了解。所以忍辱不是說人家一直欺負你一直打你,一直對你怎樣你都一直忍,忍到有一天就會暴發出來忍無可忍,不是這樣的,忍就是對世間萬物的生滅,因緣果報你了解。那辱就是對於道理,我們佛的道理,世間的方法你都能夠了解,原來世間一切都是因緣果報。所以你在怎麼用心去忍下來是不可能,有一天你還是內心會暴發出來,人欺負你欺負到你頭上,你就忍無可忍,你要去了解道理,為什麼跟他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,是過去世的因緣果報呢,還是世間眾生,他就是眾生才會這樣,有一天就會生滅的,這樣你才有辦法心才能夠開,不然你的心永遠沒辦法開,永遠只記得別人對你怎樣,他讓你背負了一輩子的負載,他讓你沒辦法可以翻身,你一定都在恨的情形下在過生活,這一種瞋恨的心他沒有怎樣,是你本身自己得到真正的痛苦,所以你的瞋恨心會讓自己得到真正的痛苦而已,那如何能夠解開,了解一切因緣果報,世間的生滅,佛的道理到底是什麼,你自然來解開,那你本身才會得到快樂,不然你永遠沒辦法得到快樂。

 

何以故。須菩提。如我昔為歌利王割解身體。我於爾時無我相。無人相。無眾生相。無壽者相:因為佛知道他過去世他虧欠別人的,所以這一生他要來還這一個債,所以說當他割他的身體的時候,佛也去想到,因為他就是眾生,才會用眾生的思想來做這些事,沒辦法去以德來化解,所以了解對方是眾生,了解因緣果報,了解身體的生滅,有一天會生滅是早跟晚而已,那你就會想的開。

3606

何以故。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。若有我相。人相。眾生相。壽者相。應生瞋恨:若執著於,他為什麼對我這麼狠心,他這個人怎麼這樣,一切眾生竟然看著我被人家割解殺了都沒救我,那我的壽命這麼短就要往生,要是這樣的話就會生瞋恨心,自己就會很痛苦,所以在任何的情形下,不要只想到,去把事情理解出來,讓你本身心中的瞋恨來離開,相信我們在坐裡面,你們心中有很多的瞋恨,對朋友的瞋恨,對親戚的瞋恨,對子女的瞋恨,這一種瞋恨如何來解開,那解開你就是一個快樂的人,你要是不把你心中的瞋恨解開,你就會很痛苦,人家就會很快樂,不要把痛苦給自己,要把快樂給自己。

 

須菩提。又念過去於五百世。作忍辱仙人:佛當時他理解忍辱,所以以後他有五百世作忍辱仙人。

 

於爾所世。無我相。無人相。無眾生相。無壽者相:所以他當時就沒有這四相。

 

是故須菩提。菩薩應離一切相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:真正的受菩薩戒,要是你已經受菩薩戒,這不是一個實體,你認為你是菩薩行法,你要走菩薩戒律的話,你一定要離一切相,發無上藐妙藐智慧心,就是說我要以無上的發心來行這個藐智慧法。

 

不應住色生心:不要執著我看到的東西,世間的相,世間萬物才去行法的。

 

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:對於六塵有利益的,你才去行法的,幫忙別人的。

 

應生無所住心:所以一個菩薩行法,你一定要無所住心,所以常常有很多人說他已經受菩薩戒,他就很高高在上,就跟師父說他受菩薩戒了,那師父就說恭喜你,那你現在吃素食了沒有,他就說沒有,那就是最基礎的,你對眾生沒有慈悲心,你如何受菩薩戒。

 

若心有住。即為非住:為什麼若心有所住即是非住,譬如我們以物借物,這個人需要幫忙,那我們以這些錢收來,那我用過去他那一邊,以物借物來幫忙別人。不要說只有金錢,包括一些看的到的東西,人家需要我們就以物借物,但你不要去執著這個東西,所以你不要有所住心,我拿了東西去給誰誰誰,不要有那一種心出來

 

是故佛說菩薩心。不應住色布施:我們菩薩行法不應住色布施。

師父以前剛開始的時候賣藝品這些東西,那寺裡剛開始的時候財務很困難,所以師父不能去要人家說你要樂捐多少,那師父靠自己的能力,賣的東西賺的錢,把寺趕快建立起來,利益一切眾生,我是以借那些東西來用而已,那現在寺可以,師父就全部不想再去動,就全部給別人去用,全部都給別人,師父就都不管了。所以師父是以物借物。那當時就有很多聲音說師父你還賣東西,那當時師父也不想多想,因為我想我是做對的事情,但其中就有一個人,就跟他說,請問你在這邊布施多少,他說沒辦法,只有多少而已,那師父不賣這些東西來建寺你要叫他怎麼過,那個人當下就沒說話。所以說以物借物適可而止,但是不要貪求這些你可以賺多少,不要去貪,以物借物不要有所住。

 

須菩提。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。應如是布施:為利益一切眾生才做的,不是因為你要賺多少錢,為了自己享樂的。

 

如來說一切諸相。即是非相:世間一切萬物他都會滅的。

 

又說一切眾生。即非眾生:一切眾生他有一天還是會滅,但是非眾生,他要是懂得來修持的話,有一天他成道了,成就了,他就非眾生,他同樣可以成就佛。

 

須菩提。如來是真語者。實語者。如語者。不誑語者。不異語者:如來所說的話他是實在的,他沒有虛假。

 

須菩提。如來所得法。此法無實無虛:佛所得的佛法他沒有實體,但是也不虛假,他是永遠存在,所以唯有這一種的法,真正的功德,內功外德所成就的佛法,他不虛假,永遠讓你可以帶走的,所以其他看的到的,你全部都沒辦法帶走。

 

須菩提。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。如人入闇。即無所見:要是一個菩薩行法,執著在我行多少法去行布施,你就越來越束縛,到有一天你心裡面就會很難過,就會說我為什麼要做這麼多的事,就會有那一種的心出來,所以剛開始在行法要學習不要有所住,有一天你就會越做越快樂,不要越做心裡越難過,有所住就會變成這樣。有如一個菩薩入於暗室裡面就無所見了。

4400

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。如人有目。日光明照。見種種色:不要執著我去行,歡喜心就好。有如我們有眼睛可以看到太陽光照耀大地,他是明亮,能夠見種種色。

 

須菩提。當來之世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能於此經受持讀誦。即為如來:要是現在可以以此經接受來修持、講給別人聽,即為如來。因為現在如來已經不再,你們還有那一種心,那就是很堅固了。

 

以佛智慧。悉知是人。悉見是人。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:所以以佛的智慧佛都知道世人,像你們現在修持佛都知道,佛也看到你在怎麼做怎麼行,佛都知道,以後你們就可以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。

 

所以功德是由我們內心顯現,那外修持而去做到,才是真正的功德。不是只有財物布施,財物布施是福德不是功德,真正的功德,內功要是沒有功就沒有,所以要從你內心而去做的,不要直接求外面的,外面在尋求佛找不到,內心的心佛找不到,你就沒辦法成就此路。

4557

持經功德分第十五:受持此經的功德到底有多少。

 

須菩提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。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。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:從早、中午、晚上都用身體去布施。

 

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。以身布施。若復有人。聞此經典。信心不逆。其福勝彼:因為你相信此經的時候你會利用此經,用此經去行法利益很多眾生,這樣你一次利益十個,那十個出去就一百個,這一種複倍可以勝前面的福德。

 

何況書寫受持讀誦。為人解說:以前沒有印經所以用書寫,那現在已經可以拿到印的,我們助印讓別人可以去接受,讓別人可以修持,可以去拿經書跟他講。

 

須菩提。以要言之。是經有不可思議。不可稱量。無邊功德:當你跟人家講經的時候你不覺的怎樣,但是內心發出來你會覺得好像很快樂,但是不是知道為什麼會是快樂的,這一種就是無邊的功德在累積,他自然累積出來的。

 

如來為發大乘者說。為發最上乘者說:此經以大乘經,大乘經就是你可以去了解裡面的經義,那上乘你要去行法,這樣才是最上乘的。

 

若有人能受持讀誦。廣為人說:能夠去為別人來說此經。

 

如來悉知是人。悉見是人:因為你已經是一個如來的使者一樣,一個如來的代言人,所以如來當然會知道你,如來就會去注意到你。

 

皆得成就不可量。不可稱。無有邊。不可思議功德:這個人他功德就會無量無邊。

 

如是人等。即為荷擔如來阿耨三藐三菩提:能夠承擔如來得大願,能夠包容一切眾生,能夠以此如來的無上藐妙藐智慧來成就。

 

何以故。須菩提。若樂小法者。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:要小法就是說每天只唸經,但是你沒有去了解經義,有的人認為這樣他的功德就會很多,但也不是說沒功德。譬如說一個人在佛堂唸經,那個人他早上出去,對在面就跟人家在吵鬧,這樣哪裡有功德,所以要從心來修,你今天心有修的話,你內的功德才是真功德。所以樂小法者,你唸沒有去了解,你的我見一定很重,所以當你踏出去外面,別人剛好一個石頭不小心踢來丟到,你你就馬上開始罵,這就是,說別人怎會對我這樣,所以一個已經出來,四相全部有。

 

即於此經。不能聽受讀誦。為人解說:所以以此經不能聽受讀誦。這樣的人他沒辦法來理解裡面的經義,也沒辦法為人解說,因為他所說出來都會是錯的,所以要是內心不修的人你要跟人家講經,大部分會用意識的想法,的想法,自我意識的想法去跟人家說,這樣都會違背了經義的義理。

 

須菩提。在在處處。若有此經。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。所應供養。當知此處。即為是塔。皆應恭敬。作禮圍遶。以諸華香而散其處:有經文在的時候,一切天人阿修羅都會供養,此處就是佛的塔寺。

5133

能淨業障分第十六:此經讓我們能夠得到心的清淨,讓我們業障能夠了,如何了業障。

 

復次。須菩提。若善男子善女人。受持讀誦此經。若為人輕賤:有時候你在跟人家講經的時候,人家有很多的理由,甚至還跟你說,你現在才幾歲跟人家修什麼佛怎樣,還是甚至笑你。

 

是人先世罪業。應墮惡道:這是我們過去有一些業障,沒關係,這是消業障,本來這一生要墮入惡道的,那剛好他來輕賤你,讓你能夠了業障。

 

以今世人輕賤故。先世罪業。即為消滅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:所以當你在修的時候,旁邊的聲音很多,但是你要有堅固心,因為旁邊就是不讓你修,有的人就是你的心要是不堅固,那你就沒辦法修,你要去了解說他是在消你業障,以後你可以成就佛的藐妙藐智慧,別人怎麼講都沒關係,只要我們做對的事。

 

須菩提。我念過去無量阿僧衹劫。於然燈佛前。得值八百四千萬那由他諸佛。悉皆供養。承事無空過者:現在我們天上的佛無量無邊,那麼多的佛他都能夠成就,我們有何不行,別人能夠做的到,我們也能夠做的到,所以我們只要肯修,這一條路我們堅固不放棄的話,有一天我們也可以在上面的,所以在供養佛時他從來沒有空閒過。

 

若復有人。於後末世。能受持讀誦此經。所得功德。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。百分不及一。千萬億分。乃至算數譬諭所不能及:有人於現在法末的時候能接受,然後來修持講給每個人聽。佛在說他過去供養那麼多的佛,要是我們在現在的法末,法在最後的時候,要過去有福報的人,才能夠修,所以你去跟人家講經的時候他沒辦法接受,也不要有所氣餒,就是說他的業力深重,所以對於你本身或是對先佛當中就會覺得挫折很大,不要有這樣的想法,我們已經做到就好,一切隨緣。

 

須菩提。若善男子善女人。於後末世。有受持讀誦此經。所得功德。我若具說者。或有人聞。心即狂亂。狐疑不信。須菩提。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。果報亦不可思議:要是他業障比較重的人,他甚至會害怕經義。前些日子就有人跟師父說,他拿經文要去給人,對方有個小孩業障很重,精神有點異常,但是看到經文就很怕,那是他的因果,他身上的業障的關係,不讓他父母修,因為他父母有修的話,就有福德給他,所以他就要藏,藏到他看不到東西,所以是經義的不可思議,因為你修了的話,自然功德開始累積,就會庇蔭你的子女父母、祖先,那要是他因果業障重,他因果不接受,他當然就不讓你修,所以你在修的當中有很多的遇到困難你一定要堅固,不要被業障打敗了,要記住這一句話,不要被業障打敗,你才有辦法去突破。

5631

究竟無我分第十七:你要達到真正佛的究竟,你一定要到達無我,在行一切事不要只想到我,要有很多的立場就是,對方的立場,多方面的立場來做事情,不要只想到

 

爾時須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善男子善女人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云何應住。云何降伏其心:我們發這個一定要成就無上藐妙藐智慧的心,我們既然要修了我們就要成就,那我們要如何做呢?如何降伏我們現在的眾生心呢?

 

佛告須菩提。善男子善女人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。當生如是心:你既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既然有心要成就佛的藐智慧心,應該這樣做的。

 

我應滅度一切眾生。滅度一切眾生已。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:我心發心,我要幫忙一切眾生讓他可以脫離生死輪迴,但是不要去執著你幫忙多少眾生,實無一個眾生讓你滅度,因為當他超脫生死輪迴他就不是眾生,哪有眾生讓你滅度,他成就了就不是眾生,所以無一眾生讓你滅度者。

 

何以故。須菩提。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。即非菩薩:你要是執著我已經幫多少人超脫生死輪迴那你就不是菩薩。

 

所以者何。須菩提。實無有法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:沒有一個實在的固定方法讓你來發無上藐妙藐智慧心,我們只能追求佛的腳步,佛留下來的經義他教我們怎麼做,我們就跟著走就沒有錯,不要去想旁門左道,反而越走越遠,反而你沒有辦法歸回原來的路。

 
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如來於然燈佛所。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:如來在然燈佛的時候,他給他授記,你以後當得做佛。就是你還要去行法,你的藐智慧要到達圓滿,你才能夠成就佛,所以然燈佛跟他授記而已,不是說你馬上就成佛。

 

不也。世尊。如我解佛所說義。佛於然燈佛所。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:然燈佛當時也沒有固定的法,固定的此無上藐妙藐智慧的法給釋迦牟尼佛。當時然燈佛也沒有實在的法給我,只是要我用我的心去行法,去增長智慧。

 

佛言。如是如是。須菩提。實無有法。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:沒有實相讓我們來得到,只是我們得到他是永遠用不完的財寶。

 

須菩提。若有法。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。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。汝於來世。當得作佛。號釋迦牟尼:要是有實相體,這個東西是無上藐妙藐智慧法給你,那佛就不用在跟他授記了,汝於來世當得做佛,然燈佛就不會這樣講。就是你照著這樣走,你現在的想法是對的,你以你的心來修來行,以後你就可以做佛,號釋迦牟尼。

 

以實無有法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:沒有實相的體得無上藐妙藐智慧,所以說佛才跟他來授記。

 

作是言。汝於來世。當得作佛。號釋迦牟尼。何以故。如來者。即諸法如義:我們在於有跟沒有當中來來去去,不要再執著太多,一切法如此經的義理一樣。

 

若有人言。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。實無有法。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:沒有實在的法讓佛來得到此無上藐妙藐智慧。

 

須菩提。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於是中無實無虛:沒有實相體,但也不虛假。

 

是故如來說一切法。皆是佛法:如來以如如不動之本性,我們應用能夠自如,那就是如來,能夠以此句話。你們永遠的此記住,如何讓你的自性能如如不動,應用自如,那就是成就佛。

 

須菩提。所言一切法者。即非一切法。是故名一切法:佛所言的一切佛法,即非一切佛法。沒有實相體,但是可以讓你得到真正的藐智慧。

 

須菩提。譬如人身長大。須菩提言。世尊。如來說人身長大。即為非大身。是名大身:這個人身體很大,但是有一天滅了,那就沒有,只是我們名為大身。

 

須菩提。菩薩亦如是。若作是言。我當滅度無量眾生。即不名菩薩:你在行菩薩法,你要讓有很多的眾生得到滅度,超脫生死輪迴,那你就不是名菩薩。

 

何以故。須菩提。實無有法。名為菩薩:沒有固定的法叫做菩薩法,是要你由內心顯現,你的執著心情,如何到達無所執著去行法才是真的菩薩法。

 

是故佛說一切法。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:在你行菩薩法時,你要真的做到無我,沒有而去做,無人的分別,無眾生,讓眾生平等,沒有壽者的分別。

 

須菩提。若菩薩作是言。我當莊嚴佛土。是不名菩薩:我要讓很多人得到莊嚴,得到心中的淨土,大部分都不知道,以為佛土就是外面的,其實不是是內心,你內心心清淨就是一個佛土,你走到哪裡法相莊嚴,到哪裡都是淨土,不會被外面的一切形形色色來干擾到你的心,所以說莊嚴佛土,是內心修持而來的。要是說你當莊嚴佛土就是不名菩薩,那你要如何去莊嚴佛土,這些佛土沒有清淨,那如何莊嚴佛土。

 

何以故。如來說莊嚴佛土者。即非莊嚴。是名莊嚴:你本身已經得到莊嚴法相,心中的淨土清淨,你也可以讓別人也得到這樣,這一種的莊嚴你也沒辦法以實相來說,沒有實體,但是你就看到這個人他的法相莊嚴,講話莊嚴,心中清淨,所以自然產生。

 

須菩提。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。如來說名真是菩薩:能夠了解真正的菩薩法,你在做任何事,你要是想行菩薩法,你要通達,了解無我之心,無我之心去行法,很高興歡喜心去做,不要想太多,自然慢慢心就會越來越清淨,這樣才是能夠成就真正的菩薩。

原經文
 <原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原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原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原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原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原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原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原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原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原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原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原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原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原>覺林菩薩偈
經文釋義
 <釋義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釋義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釋義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釋義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釋義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釋義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釋義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釋義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釋義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釋義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釋義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釋義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釋義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釋義>覺林菩薩偈
MP3 播放/下載
 <MP3>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
 <MP3>分身集會品第二
 <MP3>觀眾生業緣品第三
 <MP3>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
 <MP3>地獄名號品第五
 <MP3>如來讚歎品第六
 <MP3>利益存亡品第七
 <MP3>閻羅王眾生讚歎品第八
 <MP3>稱佛名號品第九
 <MP3>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
 <MP3>地神護法品第十一
 <MP3>見聞利益品第十二
 <MP3>囑累人天品第十三
 <MP3>覺林菩薩偈
在Facebook找我們
在Twitter追隨我們

聯絡我們

開放時間 : 星期二~星期日 08:00~17:00

©聖凰禪寺版權所有